第(3/3)页 首先从龙调膀来看,身体有一个扭转的动作,这个扭转就是节节脊椎错开;而在戴家心意和形意拳中,龙形却有一个起落,这个起落中,节节脊椎有传递贯通之感。 这个与两家心意波浪劲有关。 沪上心意多走弓箭步,直进直退,波浪劲在两肩扭转之间,一肩被阻,另肩即靠。所以传递劲力,主要是脊柱扭转。因此,沪上心意龙形主要是龙调膀,肩靠之法。 而戴家心意和形意拳,特别是戴家心意,波浪劲是立圆上下劲,所以他的龙形练脊柱,是练起落,练节节贯通劲。 所以说,功法永远是为打法服务。 而说到虎的扑食之勇,却是一股扑力撞劲儿,这个是要合着步法和身劲的,但主要来自于胯部力量;鸡的踩扑之能,却是指鸡腿的提踩犁牮趟阻,却是腿劲胯力之合;鹰捉之技为手的钩翻拦挎扭膀之势,这个是肩劲膀力合前臂手指之采挒劲。 这三者是技击接手的根本。 在心意拳谱上说,步步不离鸡腿,势势不离虎扑,把把不离鹰捉。 因为鸡腿一出,脚膝胯合一劲,在打法上可以起到腿破腿,步逼步,身贴身;而虎扑一出,整个身体化为一拳,胯腰膀三处合一处,胯劲腰力膀劲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,出入纵扑,拳架才能不散;鹰捉却是膀到手的变化,要将从膀到肘到手的三处变化合在一起。 鸡腿、虎扑和鹰捉练到位,整个身体三节九要才能化合在一起,才能做到上中下进步相随,脚膝胯头肩肘手,七拳归一。真能做到这个时,才能做到心意拳上的七星并进的打法。 而熊有出洞之意,竖项之威,却是一个技击原则,就是抱膀夹臂,贴肋护咽的闭门之法。 这个意识其实就是拳家交手时所说的,双手不离怀,看你怎么来?是一个接手时的闭门防护动作。臂夹双肋,肘起护心,手起护咽。这个也就是日常说的熊抱膀法。 为什么取意熊出洞,就是传说熊在离开自己的洞口时,都会抬臂护住自己胸前那一撮白毛要害,怕被人攻击。而竖项之威,却是头顶项竖,下颌内收时,人的下颌不容易被攻击。 所以在形意拳中常说,鹰熊竞势,其实就是指熊形和鹰形,一守一攻的变化之意。 其他的,燕有取水之巧,是指上下起伏的身法;鹞有入林之身,是指人左右拉肩晃背,侧身换膀,钻人过身的身法;猴有纵身之灵,则是身体缩展之身法;马有疾蹄之功,则是追步出手连环之打法;蛇有拨草之精,一说是手臂如蛇,能缠绕盘旋,拨臂而进。还有一说,却是身脊如蛇,能盘身逼敌,展身进击。 总之十形各有说法,但具体的练用之法,却有着更难以一言而语之的扑朔迷离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