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哈哈。”霍红苕扑嗤一笑,“那说了半天,修了半天跟没修没什么区别,修它还有什么用?” “要说好处嘛……,立即能获易的好外,就是人生豁达,生活如意,过得自在。也就是——解除烦恼。佛家所说的解脱,大体就是这个意思。” “那可不一定呢。”霍红苕摇头道:“你富贵婶修行一两年了,不吃肉、不打人、不骂人。脾气是改了不少,可是我看她成天也不开心啊。” 霍红苕掰着手指头念叨,“你比如吧,她原来办事敞亮着呢,凡事爱较个真理儿。现在呢,遇到事情吃了亏也不敢说,生怕破了道行。他们家儿媳妇总是指使她干活,她只要一有懈怠,表现出点儿不高兴,媳妇就说她,还修行呢,修行就是普渡众生,为亲人多干点活都不行吗?你听听、你听听,这都窝囊死了!” “咳!”王剑咳嗽了一声,正色道:“这是修行的一个非常大的误区,行而上学,只得皮毛、未得真谛。修行要怎么着,‘理通法随好修行’,理不通就开始修,那就是盲修瞎炼。” “这句‘理通法随’,讲得不仅仅是所谓的导引意守这些功法,也讲了‘心法’。” “佛家的戒定慧三无漏学,因戒生定,在定发慧。这个‘戒’是从何而来呢?从你的心愿中来,你本身心中有一个宏愿,这个宏愿高于一切、甚至生命和世俗所有的荣誉。那么,你为这个宏愿而戒,就不会感觉到不自在。有了宏愿,有了视肉身为臭皮囊的心态,才开始戒,这种戒不是痛苦的,而是虔诚而清静的。” “佛家讲的是宏愿,道家呢,道家讲得是立大志。某种意义上来说呢,道家和佛家,尤其是和律宗的区别就是,一个是由内向外,悟通了道理以后再修,自然而戒。一个是由外而内,由戒生定。但是这个由外而内呢,也要有一个大的目标在,所以才能定得下去。” “两者,都要求从根本上活得清静、活得大潇洒、大自在。如果你的修行,束缚了你的自在,让你的生活不如意,那么你的修行,一定是错误的。要么,你要求的自在不根本,是凡心私欲;要么,是你的心没有跟上戒的层次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