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周六上午。 周六清晨,校园沐浴在柔和的朝阳中。 昨日的喧嚣与激动已然沉淀,周末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。 在观礼台后完成了晨间的静坐与反思后,林怀安(郝楠仁)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享受难得的懒觉或结伴出游。 他回到宿舍,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张物理月考卷,目光再次落在最后那道关于浮力与压强的综合题上。 虽然总分取得了突破,但他清楚,物理仍是自己的软肋,尤其是这类需要空间想象和严谨逻辑链条的题目,思路仍有模糊之处。 “必须趁热打铁,弄懂每一个疑点。” 他想起昨晚在“月考总结”上写下的“补强理化短板”的计划。 行动派的他,立刻想到了一个人——物理老师李志红先生。 李先生年轻,思维活跃,且住在校内教师宿舍,请教起来更为方便。 下定决心后,林怀安仔细地将试卷和笔记收好,深吸一口气,向着教师宿舍区走去。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,空气中带着草木的清新。 他的脚步沉稳而坚定。 来到李先生宿舍门前,他轻轻叩响了门扉。 片刻,门吱呀一声开了,李志红先生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色长衫,鼻梁上架着眼镜,手里还拿着一卷书,显然是正在备课或阅读。 见到林怀安,他脸上露出一丝讶异,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: “林同学?这么早,有事?” “李先生,打扰了。” 林怀安微微躬身,态度恭敬,“关于这次月考的物理卷,最后那道关于浮力与压强结合的选择题,学生考后反复思量,觉得当时的解题思路仍不够清晰,似有侥幸成分。 想请教先生,这类题目是否有更通用、更扎实的分析方法,以免下次再遇类似题型时心中无底?” 李志红眼中闪过一抹激赏。 考后不沉溺于分数喜悦,反而能冷静审视自身不足,并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求教,这等学习态度,在他所教的学生中实属难得。 他侧身让开: “进来吧,坐下说。 能考后主动深究思路,而非仅仅关注分数,这非常好。” 他引林怀安进屋,在简朴的书桌旁坐下,拿起纸笔,“很好!你能关注到这类综合题型,说明思考深度有了提升。关键在于受力分析的对象选取和压强公式的灵活转换……” 他的讲解清晰透彻,不仅讲清了这一题,更提炼出了一类题目的核心解题思想——“化整为零,隔离分析”。 讲解完毕,李志红赞许地点点头: “林同学,你能考后主动深究思路,而非仅仅关注分数,这非常好。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,往往能事半功倍。” 他顿了顿,目光掠过窗外沉静的校园,仿佛穿越了时光,语气带着一丝感慨,“这让我想起了我上高中时,也常和一位同窗好友,为了一道物理题的做法,在课后争得面红耳赤,又常常在争论后豁然开朗,一起去校门口喝一碗豆汁儿。” 林怀安正沉浸于解题方法的领悟中,闻言下意识地接口问道: “那位同窗……一定也是位学霸吧?” 李志红转过身,看着林怀安,眼神中带着一种复杂的、难以言喻的神情,缓缓说道: “他叫林崇岳。 说起来,也姓林,倒是你的本家。 他是我的高中同学,我们一起在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环谷校区读的书。” 林崇岳! 这个名字如同一声惊雷,在林怀安脑海中炸响! 他浑身猛地一震,瞳孔骤然收缩,几乎失声叫出来: “您……您说的是……我三叔?!” 李志红先生也明显愣住了,他仔细端详着林怀安的脸庞,似乎在寻找故人的影子,片刻后,他长长地“哦”了一声,语气充满了恍然与一种宿命般的感慨: “难怪……难怪我总觉得你眉宇间有几分熟悉的神气! 原来你是崇岳的侄子! 世界真小,真小啊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