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提玄甲奔剪贼势-《天命:从大业十二年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然而,他更能感受到身后程咬金、甄翟儿部追兵和在侧前方若隐若现的宋金刚部兵马带来的压力。每一次试图加速,程咬金的轻骑便会扑上来纠缠,迟滞他们的步伐,消耗他们的精力。

    面对诸将的请求,尉迟敬德问高满政,说道:“将军何意?”

    “善阳虽危,然今贼众环窥,稍有不慎,即遭围歼。决不可轻率冒进,反使我军陷入险地。将军,我军若丧,善阳何救?故当宁迟三日,不争一时。”高满政态度坚决,说道。

    刘武周帐下诸将中,大将当属尉迟敬德、寻相,高满政不如他俩,但高满政亦从刘武周起兵的元勋,为人沉稳,素得士卒之心,因其言一出,诸将虽心焦如焚,亦不敢再请,只得从令。

    尉迟敬德便就传下令去:“楼烦关已近在眼前,就算缓行,两日内也能抵至。一过了楼烦关,我军即可全速行进。至多再有两日,就能到达善阳。公等切勿焦急,各部严守队形,继续稳步前行。违令躁进者,斩!”命令下达,诸将从令,各部便依旧缓进,唯是军心愈渐躁乱。

    下午、傍晚,又遭到了程咬金等部骑的数次袭扰,箭雨乱飞,断后将士伤亡数十。

    入夜,天黑不辨,依旧是停下驻扎。虽在外围燃起了足够多的篝火以防敌骑突袭,军中却无人安眠。夜风掠过营地,火光摇曳不定,士卒们握紧兵器,耳中皆是远处程咬金等部骑马蹄的回响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比之尉迟敬德等部迟缓行军,李世民所率之步骑,进军极快。

    尉迟敬德等部夜驻是晚,李世民所率之步骑,一日间,便是后续的步卒也已行近百里,李世民与玄甲骑行则已百余里地,距离高延霸所扼守的大蛇头隘只剩下四五十里地了。

    李世民再次接到了对大蛇头隘高延霸部的最新军情奏报。

    大业十一年,突厥犯塞,李渊曾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共击之。时李世民尝有来马邑随行,他对马邑、楼烦的要隘烂熟於心。故对大蛇头隘的地形了如指掌。上午,他接到第一道对高延霸部情况的奏报时,便就对怎么打高延霸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谋划。此际得到最新的奏报,与上午的奏报并无多大区别。他遂召来从在军中的段志玄、翟长孙诸将,展开地图,布置战术。

    “高延霸据险而守,正面强攻,伤亡必大。欲破此隘,宜当正奇相合。今晚休整一夜,蓄养力气。明日到关隘后,我引千骑,举我旗帜,於隘前佯攻,吸引其注意力;志玄,你引五百精卒,潜至隘西密林,待其注意力被我吸引,突然杀出,攻其侧翼;长孙,你引跳荡百人,攀援隘东峭壁,居高临下,击其背后!三路齐发,必破此隘!”他谋虑已熟,充满一战克胜的自信,顾盼下令。

    众将领命,各自准备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次日雾气散后,尉迟敬德、高满政部再度启程。

    行到快中午时,前方斥候飞马来报:“楼烦关已见,距此三十里地。”

    尉迟敬德驰马上到高处,手搭凉棚,打眼眺看,望见西北边远处,一道绵延的城墙如苍龙卧野,蜿蜒於山脊之上,——这是开皇五年,为防御突厥南下,杨坚令大将崔仲方主持在此修建的一段长城,依山势而建,扼守险要,楼烦关城的轮廓,遥遥可见,矗立其间。

    听闻已可望见楼烦关,今晚或者明天上午,即可开进关中,摆脱汉军的尾追了。许多士卒忍不住发出了低低的欢呼,连日来的疲惫仿佛都减轻了几分。高满政也稍稍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然而,这口气尚未喘匀,斥候飞驰而来,满头大汗地赶到中军,带来了一道仓皇的急报:“报!将军!一支汉军,打着宋金刚的将旗,正迂回向马鞍山方向急进!”

    “马鞍山?”尉迟敬德与高满政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愕。
    第(2/3)页